我国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甜菜褐斑病病菌的分离培养
褐斑病感染甜菜的叶片、叶柄、花枝和种球,叶片感病后最初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病斑小而数量多,斑点边缘为红褐色或为黑褐色,中央为灰白色,直径为1-4mm。气候潮湿时,病斑上产生大量灰色霉层,病斑组织中央较溥,易破碎。感染此病的甜菜,一般情况下块根产量减少15%-20%,含糖率下降0. 8-2度,茎叶减少40%;严重时块根产量减少30%-40%,含糖率下降3-4度,茎叶减少70%。研究认为,引起甜菜褐斑病的病原菌(Cercospora beticola )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抱目尾抱科,属不完全菌纲,甜菜尾抱菌属,病原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在37℃以上或5℃以下时停止发育,最适宜的相对湿度98%-100%。针对该病害的防治。本文通过报道2009年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生调查、样品采集和病菌分离培养的情况。对分离获得的大量甜菜生尾抱菌菌株用于化学防治的室内药剂筛选以及室内抗药性动态监测进行了阐述。
甜菜褐斑病 病原菌 分离培养 药剂筛选
刘梅 林杰 吴学宏 韩成贵 李大伟 于嘉林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46-46
2009-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