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氮肥追施后移能减缓花后高温对小麦的伤害

  为探索缓解小麦花后高温伤害的技术途径并阐明其生理生化机制,本试验选用两个小麦品种即济麦22和山农16,采用三种氮肥施用方案即氮肥全作基肥(T0)、1/2基肥1/2拔节期追肥(T1)、1/2基肥1/2孕穗期追肥(T2),于花后14-20天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不同品种在不同氮肥施用方案条件下花后高温与小麦旗叶叶绿素a/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Car)、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变化的关系。不同氮肥施用方案间比较可见,孕穗期追肥使叶绿素a/b值增大,Chl/Car值减小,通过改善小麦旗叶的热耗散光保护机制增强小麦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孕穗期追肥提高小麦灌浆前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以减缓高温胁迫对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而减缓高温伤害。不同品种间比较可见,济麦22 SOD活性受高温胁迫影响较小,而山农16 SOD活性因高温胁迫显著降低,高温胁迫使济麦22灌浆后期MDA含量显著下降,使山农16灌浆后期MD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后期较高的SOD活性是减缓高温伤害的生理基础。研究表明,氮肥追肥后移至孕穗期能减缓花后高温对小麦的伤害。

小麦 高温胁迫 追氮时期 生理生化机制

江文文 尹燕枰 杨卫兵 蔡铁 倪英丽 彭佃亮 徐彩龙 杨东清 刘铁宁 徐海成 王振林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国内会议

第十五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3-65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