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5N示踪法研究弱光对不同穗型冬小麦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法,设置不遮光(T0)、开花后1~10 d遮光(T1)、开花后11~20 d遮光(T2)和开花后21~30 d遮光(T3)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15N尿素作底肥+普通尿素作追肥和普通尿素作底肥+15N尿素作追肥两个15N示踪的微区,研究灌浆期弱光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不同来源氮素的吸收、分配、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不同阶段遮光均不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转运,品种间表现一致,呈T0>T3>T2>T1规律;小麦植株吸收的氮素68.0%~71.39%来自土壤氮,对追施氮的吸收量大于底施氮,灌浆期遮光增加了土壤氮索在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不利于营养器官中土壤氮素向籽粒中的转运;各处理籽粒产量、肥料氮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表现为T0>T3>T2>T1.相同处理条件下,济麦22籽粒产量和对肥料的利用大于山农8355.小麦灌浆期阶段性遮光降低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转运和籽粒产量,以灌浆前期遮光影响最大,中期次之,后期最小;相同遮光条件下济麦22的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较高.

冬小麦 15N示踪 氮素吸收分配 氮素利用效率

徐彩龙 王振林 尹燕枰 蔡瑞国 王平 郭俊祥 李勇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600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山东省泰安市农科院,山东泰安271000

国内会议

第十五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78-87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