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供氮方式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以烟农19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采用多项式、Logistic方程拟合了不同供氮方式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期籽粒体积与干重变化过程,研究了不同供氮方式对花后受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受渍冬小麦籽粒体积减小21.7%, 灌浆速率降低16.0%,灌浆时期缩短8.5%,千粒重降低23.5%,穗粒数减少7.3%,产量降低29.1%,对穗数无显著影响。相对于供氮方式N1(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10∶0∶0),氮肥后移处理N2(7∶3∶0)、N3(5∶5∶0)、N4(3∶5∶2)小麦籽粒体积分别增加12.8%、20.5%、25.2%,灌浆速率分别提高5.7%、12.7%、17.1%,灌浆历期分别延长4.5%、8.2%、11.4%,千粒重分别增加9.7%、21.1%、28.1%,穗粒数分别增加7.9%、1 2.3%,15.2%,产量分别提高15.6%、29.9%、40.4%,而穗数分别降低2.7%、4.4%、4.8%.试验中各灌浆参数与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关联度高低为缓增期速率R3>快增期速率R2>最大灌浆速率Rm>平均灌浆速率R>渐增期速率R1>渐增期T1>最大灌浆速率到达时间Tm>灌浆持续天数T>缓增期T3≥快增期T2,表明花后渍水逆境对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对灌浆历期的影响,氮肥后移主要通过提高小麦中后期灌浆速率缓解渍水逆境胁迫.从小麦高产栽培氮肥运筹技术和防渍害氮肥营养补偿技术综合考虑,N4处理可提高花后受渍小麦灌浆速率,延长其灌浆时期,减轻渍害对粒重的不良影响。

供氮方式 冬小麦 花后渍害 灌浆特性 产量构成

吴进东 李金才 魏凤珍 王成雨 张一 武文明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皖西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国内会议

第十五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90-195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