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孕穗后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为了筛选出适宜旱作区推广的耕作技术,在旱作大田条件下,设置深耕、免耕覆盖、深松覆盖、传统耕作四种耕作方式,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孕穗后旗叶光合色素、净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能提高冬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Chla/Chlb比值和Chl/Car比值,有利于改善小麦光合能力.旗叶净光合速率整个籽粒灌浆期深松覆盖最高,免耕覆盖次之,灌浆中期和后期的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在12:00后亦明显高于传统耕作和深耕.产量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分别比传统耕作提高了10.22%和9.26%.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能延缓小麦灌浆后期的衰老,提高旗叶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尤其是深松覆盖效果明显.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光合特性 籽粒产量
黄明 吴金芝 李友军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河南洛阳47100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86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3-268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