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期深松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及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及施氮量的调控效应
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技术提供新途径,为提高旱地小麦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大田试验于山西农业大学闻喜试验基地研究了旱地小麦休闲期提前深松对0-300cm(每20cm为一土层)土壤蓄水量、花后脯氨酸积累、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可提高播前0-300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尤其可提高60-160cm土层;可提高开花期低、中氮条件下0-300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降低了花后旗叶和籽粒脯氨酸含量、灌浆中期旗叶GS活性、旗叶GDH活性、灌浆中期籽粒GDH活性;降低了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蛋白质含量,可增加球蛋白含量、谷醇比、蛋白质产量、谷蛋白含量。开花期40-160cm土层土壤蓄水量与籽粒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籽粒脯氨酸含量与旗叶GS、GDH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且与旗叶GDH活性的相关性略高。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蛋白质含量均与籽粒脯氨酸的相关性略高,与旗叶GDH活性的相关性略高。结果还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20-200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均表现为降低趋势。增加施氮量,可增加灌浆初期旗叶和籽粒脯氨酸含量、旗叶和籽粒GS活性,可增加灌浆中期旗叶和籽粒GDH活性可增加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蛋白质产量,而谷醇比以中氮处理最高。且施氮量对深松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形成特性的调控性较大。可见,水分主要影响籽粒中的脯氨酸含量,而干旱时脯氨酸的合成与旗叶中GDH关系更为密切,且旱地小麦休闲期提前深松配套施氮量为150 kg·hm-2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产量及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谷醇比。
旱地小麦 休闲期 施氮量 土壤水分 籽粒蛋白质积累
孙敏 高志强 赵维峰 邓妍 赵红梅 任爱霞 李光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73-483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