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氮效率差异及相互关系

  为小麦科研与生产中氮高效利用的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进行氮效率筛选和类型划分,比较分析了不施氮(N0)、施纯氮180kg.hm-2(N180)、360kg.hm-2(N360)三种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成熟期的产量、氮素积累量、氮效率和氮响应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之间、相同基因型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氮积累总量、氮效率和氮响应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与N0相比,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籽粒N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均显著提高,大多数品种的收获指数表现为施氮处理大于不施氮处理,但多数小麦品种的氮素收获指数却随施氮水平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0**,rN180=0.9193**,rN360=0.9811**),氮效率与氮素积累量之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0**,rN180=0.9193**,rN360=0.9824**).以氮效率和氮响应度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基因型划分为高效弱响应、高效强响应、低效弱响应和低效强响应等4种类型.由此说明,在现代高产小麦的育种过程中,高肥育种结合监测低肥水平下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对小麦氮高效和氮强响应型的遗传选择可以同时获得.

氮效率 氮积累量 氮响应度 籽粒产量 冬小麦

王永华 胡卫丽 李刘霞 段剑钊 郭天财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郑州450002

国内会议

第十五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538-545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