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视域看唐前“发愤著书”说内涵的嬗变轨迹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文艺思想的核心观点,是司马迁对文学创作理论的杰出贡献,它以人为中心,揭示了儒家”入世有为”的创作精神和”有为而作”的艺术原则,形成文学创作中一条普遍性的规律,而这个规律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朱自清先生将之奉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为学界所认可和共享,它从认识论和接受论的层面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和功用。本文首先描述了两汉士人发国家之愤而抒集体不遇之情,然后介绍了魏晋时期“发愤著书”说转型为抒个体情怀的主要方式,最后分析了南北朝时对“发愤著书”说的理论阐释。
接受视域 发愤著书说 文化内涵 嬗变轨迹 唐前时期
陈莹
首都医科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0-103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