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古湖岸线控制下的薄层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特征--以歧口凹陷周清庄地区为例

  湖相碳酸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沉积时间较短,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其岩石学及分布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具有近陆源,多沉积中心,分布面积不稳定,非均质性强,储层性能差异大的特点,因此,开发难度大,受重视程度低。以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区沙—下滨Ⅰ油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为例,这套总厚度5m-40m的生物碎屑灰岩储层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一条连续性较好、振幅较强的反射同相轴,似乎与海相碳酸盐岩分布特征相似,分布面积广且稳定,先前作为一套层进行钻采,但随着开发精度的不断提高,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这一套沉积在不整合面上的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内部连通性很差,储层内部呈现出层薄、层多、相互叠置、分布不均、厚度变化快的特点,注水效果差,注不进的情况时有发生,滩体分布规律与传统认识不符,区域性的沉积模式很难指导这套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的进一步开发,对沉积相演化模式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

古湖岸线 歧口凹陷 薄层湖相碳酸盐岩 沉积模式 演化特征 油气勘探

杨有星 金振奎 刁丽颖 孟凡洋 袁明会 卢言霞 赵东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102249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青岛

中文

147-147

2012-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