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琼东南盆地南部中中新统丘形反射成因探讨

  南海北部深水区琼东南盆地南部中中新统梅山组广泛发育丘形反射,不少学者根据沉积背景、反射形态、振幅等特征将其解释为生物礁。由于该区处于水深大于500米的深水区,一直没有钻井资料验证。通过研究区内古构造、连井沉积相对比剖面、均方根振幅与平均瞬时频率属性分析,以及研究区以南40公里的西沙群岛碳酸盐岩台地的标定与对比,推知梅山组主要为半深海—深水陆棚—浅水陆棚—混合台地—碳酸盐岩台地五种沉积类型,丘形反射区位于半深海-陆棚背景之中。本文就古构造古地理背景、几何学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推测该套丘形反射可能为深水环境下的等深流沉积或某种沉积物波。

琼东南盆地 丘形反射 古地理 几何学特征 地震响应

赵天亮 蒲仁海 张功成 屈红军 粱建设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 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青岛

中文

317-317

2012-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