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地区碳酸盐岩(P1q-T1q)碳氧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意义
海相碳酸盐由于与同时期海水保持着同位素平衡,因此δ 13C、δ 18O值反映海水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对南黄海地区WX等四口井的栖霞、青龙组(P1q-T1q)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测定,发现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其中,δ 13C值分布于-1.56‰-4.63‰之间,平均值为2.27‰,高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0‰±2‰的范围,δ 180值分布于-12.45‰-4.02‰之间,平均值为-7.18‰,碳氧同位素组成总体上较重,反映了当时相对较高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量。
南黄海 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 生物生产率
郑仰帝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324-324
2012-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