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崩模型建置及震滑机制行为初探-以草岭山崩为例

  草岭地区,或因豪雨、或因地震,自1862年来,已发生过多次大规模顺向坡坍方。探究其主因,此一区域為一大型顺向坡,由于清水溪向下侵蚀刷深,而造成边坡坡脚的外露,再因岩层、节理等弱面的存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不稳定的边坡;再因豪雨、地震等作用的诱发,最终仍导致了数次顺著层面大规模的顺向坡破坏。本研究以1999年集集地震所引发之草岭山崩事件为例,运用数值地形模型(DTM)资讯,结合颗粒流分离元素之PFC 3D程式分析山崩之行为及机制。

山崩模型 震滑机制 顺向坡坍方 不稳定边坡

张国桢 翁晨桓 陈柔妃 詹瑜璋 郭志禹

台北科技大学土木系,台北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地质系,台北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台北 中央研究院应用科学研究中心,台北

国内会议

2012海峡科技专家论坛暨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123-124

2012-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