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清CARP、cTnI和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有粥样斑块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局部心肌缺血、坏死。AMI起病急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早期诊治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br>  研究发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AMI发病3~4h后开始升高,10~24h达到高峰,98%-99%存在于心肌内,故特异性较总CK高,曾一度被作为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指标之一。但CK-MB并非100%存在心肌中,因此其升高临床意义的评价还需结合其它临床资料。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心脏特异性及其在心脏受损后的快速及长时期的升高反应,决定了cTnI是一种诊断心肌损伤性疾病,特别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最佳指标。可见cTnI比CK-MB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有研究表明,二者联合检测,可以使各自的诊断优势互补:一方面利用CK-MB在早期(特别是4h内)升高明显,且恢复较快(仅持续3~4d)的优点,可以动态监测不稳定性心肌梗死以及疗效观察;另一方面利用cTnI特异性高、阳性持续时间长的优势,使AMI诊断的阳性率提高,减少了早期AMI的漏诊,提高心肌微小损伤灶的检出率,同时缩短了检查时间,对于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br>  CARP蛋白富含于成熟心脏,参与心脏形成和发育、维持心肌结构和功能完整等作用,对其进行更深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有研究表明,CARP蛋白在AMI、心力衰竭(HF)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心肌梗死 临床诊断 生化标志物 联合检测

侯晓晓 陈漠水

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海口 570000

国内会议

第14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广州

中文

86-87

2012-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