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或镶嵌治疗先天性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或内外科镶嵌治疗先天性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随诊情况。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0月,全组27(男18,女9)例,年龄1月~13岁(4.9±3.21)岁,其中1岁以下3例。术前均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尖部肌部VSD,其中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合并卵圆孔未闭(PFO),3例合并合并肺动脉高压。所有病例分为介入封堵组及镶嵌治疗组。3例采用内外科镶嵌治疗,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经心室治疗,1例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治疗的方法。结论:介入先天性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确切,但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体重小于5 kg的婴儿,可考虑采用内外科结合的镶嵌治疗方法。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石继军 张智伟 钱明阳 王树水 李俊杰 谢育梅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广州 51008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52-152
2012-04-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