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福建省政府借款与闽台商人形态
闽商活跃于环中国海华商跨国经济网络,学界对此已有诸多宏观性的认识,但由于闽商作为具有显著离散特征的群体,”行船走马三分命”,受到政治局势影响而产生的社会分化的可能性也远比其他地域来得强.明清时期台湾开发作为福建地域经济而展开的,闽台经济还是一体并进的,台商即为闽商的有机组成.1895年日本割台后,开始谋划分解闽台经济体,要求台民确定国籍,使闽商群体出现了微妙变化.一方面诸多台民入籍为日本,导致了闽商系统的分化。另一方面,台商利用台湾殖民当局的经济政策与金融投资,并沿袭其在福建经济基础,更大程度参与地方经济活动,扩大政治影响力和投资收益。对对这时期的历史转变,学界虽有一些研究,但深度还有所不足。本文着眼于此,以民初活跃于两岸的林熊祥所参与的福建省政府借款为切入点,描述借款成立的前因后果,结合借款成立的日中和闽台的社会经济条件,揭示当时福建经营各种产业的台湾商人利用地方政治与国际政治变迁寻求利益,而又不得不制约于政治的历史事实,进而测民国时期闽台复杂社会状况下商人形态的种种社会面向。
台湾商人 民国时期 社会状况 政府借款事件
张侃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国内会议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两岸商人·商人组织与社会建设“”论坛
厦门
中文
157-167
2011-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