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族主义与文化运动:清末简易识字学塾的兴办

  清末,无论是出于工具理性下对文字适用性的认识,还是民族主义诉求下保存民族文化、开启民智及“学战”思潮下挽救民族危亡的渴求,太多的理想使得士大夫精英阶层及处于预备立宪时期的清王朝开始关注下层民众的识字问题。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清王朝最终灭亡的三年里,清王朝凭借其行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简易识字学塾运动。从简易识字课本的颁布到催促、考核各省的实际运作,直至较大成果的取得,无不交融着国人的文化理想与政治理想。因受因政绩考核之影响,地方政府在推行该政策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急进性,进而在上报成果时出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然而,该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值得肯定的,它是民族主义诉求下国人试图解决文化危及政治危机的有益尝试。它把民众识字率定为立宪进展之标准,并以政府政令的形式加以推行。它与当时社会精英们所倡导的诸多文字改革方案相互呼应,勾勒出了清末文化运动的大概情形。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积极的运作举措、较大的办塾成果成为清王朝于弥留之际留下的珍贵历史记忆。

清末 简易识字学塾 民族主义 文化运动 文字改革

蔡禹龙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

北京

中文

3-14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