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從學潮走向政潮--1948年北平「七·五」慘案研究

  作为非中共主导的反政府学潮,“七·五”惨案因《救济东北来平学生办法案》而起,其后东北流亡学生游行遭北平当局镇压,死九人,伤二十一人。东北民众在地域情结与现实困境的共同作用下,掀起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使得学潮逐步向政潮演化。傅作义对惨案善后主张“忍耐”政策,陈继承力主“坚决”,多有歧异,但最终由傅“忍耐”政策主导。惨案责任的追究因东北民众的社会抗议,蒋介石被迫有所行动,但最终仅以陈继承去职而告终。通过考察“七·五”惨案的善后过程,不仅可知各方均试图利用学潮以达其现实目的,更可窥得国民党内各类派系的纠葛,凸显国民党内政治生态日趋恶化,且展现出国民政府权威在东北民众中日益瓦解。正是国民党自身的弊病,使得学潮为共产主义的传播及其他任何形式的反政府行为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北平七·五惨案 反政府学潮 共产主义传播 社会运动 傅作义

賀江楓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会

北京

中文

28-42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