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伦敦蒙难与清国驻英公使的撤换
由于东西文化观念的不同,导致孙中山1896年在伦敦蒙难,进而招致英国政府和舆论对清政府和清国驻英使馆工作人员的一直谴责。以往多数学者认为在英国政府和舆论界压力下,清政府撤换了參与此事的驻英公使龚照瑗及解雇了使馆參赞马格里。但事实是龚照瑗病重已久,主动请求回国,抵达上海不久去世。熟知英国历史和文化的罗丰禄不是因孙中山伦敦蒙难一事被清政府任命为驻英公使的,而是他随李鸿章访问英国期间优异的表现得到了英国各界的一致好评,成为清国说服英国提高海关税的最佳人选,接替龚照瑗成为清国驻英第六任公使,开启了近代中国外交走向职业化的大门。不管是龚照瑗还是罗丰禄都没有解雇马格里,他一直工作到1905年退休,1906年去世。
孙中山 伦敦蒙难 清政府 驻英公使撤换 龚照瑗 罗丰禄 马格里
杜志明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47-158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