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途径注入的树突状细胞参与中耳炎内耳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br>  探讨树突状细胞(DC)是否及通过何种途径参与内耳的免疫应答,分析免疫结局对内耳功能的影响。<br>  方法:<br>  将Hoechst33342标记的DC分别经由脑脊液,颈外静脉及颈部皮下注入豚鼠体内,并在无菌条件下于右耳经鼓膜注射1×108·L-1的金葡菌液100μL,左耳作正常对照,造急性中耳炎豚鼠模型.3天后基底膜切片及铺片若单明一鬼笔环肽(Phalloidin)染色,同时取动物脑、肾脏、肝脏切片对照,荧光显微镜(Olympus)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r>  结果:<br>  对DC的三种途径注入的DC均可以在中耳炎豚鼠的中耳粘膜发现,且数目较多.在豚鼠内耳前庭阶、鼓阶内可以发现大量的免疫细胞渗入,同时可见DC位于内耳,数目较少,广泛分布于基底膜、血管纹螺旋韧带、螺旋神经节及壶腹峭.三组动物对照耳仅皮下注射组有一例在耳蜗发现DC渗入.器官切片除脑脊液组在脑中发现DC外,其余均未见DC渗透.<br>  结论:<br>  DC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中耳炎所致的内耳免疫反应,作为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反应的启动者,DC在内耳诱导强烈的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对内耳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逆的严重损伤,DC功能紊乱可能为自身免疫性内耳疾病的原因之一.早期应用激素能够有效保护内耳的不可逆损伤.

树突状细胞 中耳炎 内耳功能 免疫反应 抗原提呈细胞

苏钰 王锦玲 邱建华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北京,100853;解放军307医院耳鼻喉科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浙江舟山

中文

38-39

2011-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