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低频上升型突发性聋临床观察
目的:<br> 探讨低频上升型听力曲线突发性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及影响突发性聋(突聋)预后相关因素.<br> 方法:<br> 收集82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治疗上给予甘露醇、银杏、地塞米松、前列地尔静脉滴注,给予谷维素、维生素B1、腺苷辅酶B12、复方枸橼酸钠合剂(我院自制药剂)口服,总治疗天数不少于7天,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x2检验),统计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就诊时间,伴发症状(眩晕、耳鸣),是否伴有其他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br> 结果:<br> 男性3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1.4岁,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就诊时间8.8天,51(62.2%)例伴有患耳闷胀感,68(82.93%)例伴有患耳鸣,59(71.95%)例为持续性耳鸣,50(60.98%)例为低调耳鸣,伴有眩晕的17(20.73%)例,有高血压的5(6.1%)例,有高血脂的7(8.54%)例,糖尿病8(9.76%)例,曾患有突聋11(13.41%)例,经治疗患者痊愈67(81.71%)例,有效及显效3(3.66%)例,无效12(14.6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低频上升型听力曲线患者与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的因素包括仅包括就诊时间、年龄及前次是否患有突聋(P<0.05).<br> 结论:<br> 低频上升型突发性聋治疗上主要已脱水、营养神经、扩血管、激素治疗,治愈率81.71%,有效率85.37%,患者预后与就诊时间及前次是否患有突聋相关,在30天内就诊预后较好,前次患有突聋此次患病预后较差,年龄小于20岁患病者预后较差,与性别、眩晕、耳鸣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不相关.
低频上升型突发性聋 预后分析 临床疗效 药物治疗 伴发症状
李震 李晓明 周永青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全军耳鼻咽喉病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82
国内会议
浙江舟山
中文
46-46
2011-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