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低剂量放射性治疗声带接触性肉芽肿15例疗效观察

  声带接触性肉芽肿是指发生于声门后部、杓状软骨声带突的炎性肉芽组织,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是由于发声过程中杓状软骨相互碰撞导致的粘膜损伤所致,多由不良发声行为导致,同时也与患者咽喉返流导致的酸性损伤密切相关。对于病变较小的声带接触性肉芽肿,目前临床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发音训练、口服抑酸药物。对于较大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多主张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复发率较高。本文尝试用手术加术后低剂量放射性治疗的方法治疗带接触性肉芽肿,并评价其疗效。

低剂量放射性 声带接触性肉芽肿 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

邓志宏 宋勇莉 石力 赵大庆 赵昱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陕西西安,710032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浙江舟山

中文

121-122

2011-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