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婴幼儿异位胸腺诊治

  目的:异位胸腺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近年来有散在婴幼儿异位个案报道,但由于婴幼儿早期胸腺生理学上的重要性而使临床医生难以作出正确诊断,通过临床2例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例救治,为临床提供较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br>  方法:2例年龄分别为3个月和3岁患儿,发现颈部包块1个月,出现渐进性加重呼吸困难,超声、CT、MRI影像学检查发现颌下腺后方边界及轮廓欠清楚包块,和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压迫口咽及喉咽腔,使其腔隙变窄,同时在胸腔前纵隔处胸腺正常位置发育正常,甲状腺正常位置腺体发育正常。儿科评估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因患者呼吸困难较重,因而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侧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领下腺内外后方灰白色肿物,质软,血流丰富,包膜较为完整,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1例病变长入颈内动脉、静脉之间,手术剥离完整。术后病理诊断:左侧颈部异位胸腺组织。术后随访1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br>  结论:异位胸腺较为罕见,国内外报道散在临床病例目前达100例左右,较常见于左颈部,也可以发生在气管前方或上腔静脉后方,偶尔也见到由前纵隔伸向后纵隔而形成一个连续结构。经我院治疗的2例异位胸腺均完全独立存在,胸部MRI发现胸腔纵隔内正常胸腺组织大小正常,因异位胸腺生长迅速压迫咽腔及梨状窝,累及颈动脉鞘间隙致颈动静脉分离、包裹征象,并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故予以切除异位胸腺;但因2岁前胸腺对甲状腺生长并因此影响生长激素等影响儿童正常发育,提示临床医生在诊治该类病患时一定要注意检查正常胸腺及甲状腺等其它大腺体位置,并请儿科医师评价患儿生长发育状态,如不影响上呼吸及吞咽功能,除非有明确肿瘤证据,可进行短时临床观察。应注意与甲状舌骨囊肿、鳃裂囊肿、颈部淋巴结病、良性肿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淋巴管瘤)和恶性肿瘤(淋巴瘤、软组织肉瘤)等病相鉴别。手术切除应谨慎实施。

异位胸腺 婴幼儿 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阎志毓 王晓宇 叶星

北京军区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700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浙江舟山

中文

235-236

2011-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