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封闭式吸痰管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

  目的:观察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临床效果。<br>  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0年9月,我院ICU病房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6-87岁,随机分为实验组(25人)及对照组(25人)。实验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封闭式吸痰装置由吸痰软管、薄膜护套、T字型三通、安全转盘、负压控制阀及2条注液口组成,使用时先将封闭式吸痰管的T字型三通接头分别接于患者人工气道和呼吸机螺纹管上,负压控制阀与负压源连接。当需要吸痰时,一手握住三通接头端,另一只手拇指及食指将吸痰软管插入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然后按下负压控制阀开启负压,进行常规吸痰,不需抽吸时停止按压负压控制阀即可,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0秒。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患者人工气道外直接连呼吸机,需要吸痰时,先高流量给氧2分钟,然后断开呼吸机与人工气道接口,按基础护理操作要求,导管退出后,连接呼吸机与人工气道,再次高流量给氧2分钟。选取5名护士分别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及传统开放式气道内吸痰,为50名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进行人工气道护理,按照实验组及对照组将每人每次操作时间分别记录,共计250次吸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痰液喷出发生率、不同吸痰方式气道护理操作时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病程、通气状况及操作手法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br>  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两种吸痰方法进行人工气道护理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感染发生的时间延迟,操作时无痰液喷出,明显优干对照组;实验组气道护理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封闭式吸痰管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护理 临床效果

苏岩 陈实

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北京,100048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浙江舟山

中文

273-273

2011-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