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龄雄性大鼠雄激素减低与代谢关系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老龄雄性大鼠雄激素减低与代谢的关系,雄激素减低发生的机制,尤其是睾丸间质细胞数量、形态及分泌功能的变化。<br> 方法:分别取9月龄(青年)和12、15、18、21月龄(中老年)雄性SD大鼠每月龄组6只,静脉血检测大鼠代谢指标的变化,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Glu)、胰岛素(INS)、胰高血糖素(IRG)、瘦素(LEP)含量;检测大鼠血清激素的改变,包括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形态学变化;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毛喉素(Forskolin)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比较培养基中睾酮浓度;采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方法检测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率;分离称重内脏脂肪,计算内脏脂肪/体重比及Lee”s指数。<br> 结论:中老龄大鼠血清T浓度显著低于青年大鼠,代谢指标随血清T降低发生规律改变;中老龄大鼠雄激素减低可能与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功能衰退、间质细胞数量减少及垂体功能衰退有关。
雄激素减低 发病机制 睾丸间质细胞 分泌功能 代谢关系
关迪 周芳 葛争艳 卢文红 袁冬 梁小薇 周善杰 李志广 谷翊群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30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北京 10008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30;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WHO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89-89
2011-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