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弃:反本质主义语境中“文学典型”的命运--文艺学学科建设中“文学典型”的定位思考
文学典型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奠基于传统的“认识论”理念,其出场和成熟是本质主义思维、核心价值观和宏大叙事张扬的体现。随着理论思维转向“形式论”和解构主义,文学创作沉醉于语言的能指游戏,文学研究也走入了颠覆权威、反本质主义的话语场。强调本质、深度、价值与意义的“文学典型”只能接受悄然退场的命运。但在学科体系建构和理论知识传播的文学批评史与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文学典型”这一概念及其理论背景、内涵不能被丢弃,而应该被扬弃,即在还原其语境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性阐释。
文学典型 反映论 反本质主义 现实主义
潘桂林
武汉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53-357
2010-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