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文学性”:建构、解构与重构

  “文学性”是被历史地建构起来的言说文学本质的一个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文学本质的提问方式由“文学是干什么的”变为“是什么使文学作品区别于非文学作品”,其关注的重心则由文学的外部规律转向文学的内部规律,研究方法也从“前科学”的“印象概括”式转变为“科学化”的语言学范式。这种研究范式的本质主义的倾向,导致文学研究忽视内部差异,固守外部边界。解构主义对“文学性”这一术语进行了重构,使之不再是文学之为文学的唯一特性,而变成了多维、立体、开放的“家族相似性”。作为“家族相似性”的“文学性”的重构,并不意味着对文学本质问题的颠覆和放弃,而恰恰彰显着对文学本质的新一轮追问。

文学性 本质主义 家族相似性

李卫华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

北京

中文

302-306

2010-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