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尔多斯盆地晚自垩世以后是否存在构造热事件?

比较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上三叠统延长组二段和五段以及下侏罗统延安组等五套地层中岩石反射率与埋茂深度的关系,发现上述五套地层的演化具有共同特点,即在晚白垩世以后,地层的热演化与埋茂深度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显示了有其它的热源影响和控制盆地的热演化。岩石中矿物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岩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显示这一时期有热流体侵入。结合盆地古地温场和基底构造特征提出鄂尔多斯盆地在晚白垩世以后即燕山晚期到喜马拉雅早期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鄂尔多斯盆地 晚白垩世 地质事件 热异常 热演化 构造演化

王云鹏 耿安松 刘德汉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99海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国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67~171

200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