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初年的关厘之争
厘金之设,原本是基于与太平天国作战的需要,是一种临时性的筹饷策略.到了同治三年六月(1864.7)清军攻克江宁之后,厘金已失去其大半根据.副都御使全庆随即奏请裁撤各省厘局.罗玉东先生认为全庆的主张没有得到清廷的允许,反而同意了官文保留厘金并将之留为”国家经常正税”的意见.①自此之后,厘金虽未得”正式身份”,但已为大小臣工默认为不可或缺的一项税源,再也无人提出将厘局”概行裁撤”的主张.可以说,同治三年是晚清厘金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它的地位得到了默认.与此同时,厘金史上还有一件未曾被注意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杭州等地,榷关被厘局取代了——虽然名义上是临时的。或者说,厘金变得比榷税更为重要了。本文即拟以左曾李的三件奏折为核心,讨论厘金和榷税之间的关系。
同治初年 榷关 厘局
任智勇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6
2009-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