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entacam系统测量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改变

  目的:探讨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手术前后角膜最薄点位置的变化规律,为LASIK手术设计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br>  对象与方法:应用Pentacam系统对70例(140眼)进行检查,于LASIK术前和术后3个月获取角膜最薄点位置以及角膜最薄点与角膜顶点之间的距离.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br>  结果: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距角膜顶点分别为0.617±0.188mm和0.359±0.162mm,测量结果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距瞳孔中心点分别为0.656±0.188mm和0.303±0.155mm,测量结果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角膜最薄点位于角膜顶点偏颞下方的占84.29%,术后角膜最薄点位于角膜顶点偏颞下方的占51.43%,术后角膜最薄点以角膜顶点为基准相对术前向鼻上方移动了0.258±0.187mm,以瞳孔中心点为基准相对术前向鼻上方移动了0.353±0.208mm,两组结果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br>  结论:LASIK术前和术后角膜最薄点位置多位于角膜顶点和瞳孔中心点偏颞下方,术前角膜最薄点更接近角膜顶点,而术后则更接近瞳孔中心点,术后角膜最薄点相对术前向鼻上方移动。

Pentacam系统 瞳孔中心点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陈亢 刘汉强 李梅 王媛媛 卢迪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眼科

国内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2012年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眼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02-106

2012-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