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治体会(附9例报告)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病区2009年4月-2012年7月收治的9例经显微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例病人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术前确诊7例;2例术中高度怀疑.9例均在显微镜下全切囊肿,1例术中切除囊肿后行椎体固定融合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磁共振(MRI)特点.显微外科技术下手术切除囊壁是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最有效且有望治愈的手段.本病应早期治疗;应在脊髓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行显微镜囊肿切除术,手术多采用后正中入路以减少创伤和并发症;手术切除囊肿应尽量全切,以减少复发,对于囊肿侵犯并累及椎体、椎弓根或受累椎间关节超过2个节段以上的病例,在全切除病变后,应行相应椎体固定手术,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孙鹏 范涛 赵新岗 尚国松 王向辉 王张立 侯哲 盖起飞
保定市第二医院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五病区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9-49
2012-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