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头位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脑表面投影的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头位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脑表面投影及其与侧裂静脉的关系,为临床经侧裂入路手术中对正常脑组织及血管的保护提供空间量化的参考数据,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大脑中动脉瘤手术,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30侧(15例)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湿性成人头颅标本上,用红色乳胶灌注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分别左右翼点入路开颅.以眶下缘至外耳门上缘的水平线为X轴、通过外耳门前缘并与X轴垂直的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测量M1分叉部在此坐标系投影的数值.观测不同头位下M1分叉部和侧裂浅表静脉的位置关系与垂直距离;并根据此研究结果采用以M1分叉部脑表面投影为解剖学标志,应用最短垂直距离直接打开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32例,初步评价其实际临床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结果 尸头向对侧旋转30°时,M1分叉部均在侧裂浅表静脉的额侧;旋转60°时左侧4例,右侧5例M1分叉部位于侧裂浅表静脉的额侧,其余均在侧裂浅表静脉的下方.M1分叉部与侧裂浅表静脉之间的垂直距离左侧:(14.60±2.27)mm,右侧:(15.03±2.36)mm.32例动脉瘤全部夹闭顺利,平均暴露动脉瘤所需时间缩短2/3,侧裂打开平均长度为1.5 cm,术后局部脑水肿程度轻,无明显脑梗死灶.结论 M1段分叉于岛阈的最高处,在以X=25.0 mm、Y=45.0 mm为圆心,10 mm为半径画成圆的范围内共有M1分叉部的投影占90.00%.M1分叉部与侧裂浅表静脉之间的关系和头位密切相关,尸头向对侧旋转30°~60°时,M1分叉部均在侧裂浅表静脉的额侧或下方.利用此研究结果采用直接侧裂入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具有安全、实用、并发症少的优点.
王中 赵宏祥 孙晓欧 马超 陈罡 卞杰勇 吴瑜 周鹏 周岱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1-51
2012-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