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诱导的氧化损伤在Pb和纳米SiO2联合毒性效应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铅与纳米SiO2联合染毒所致的细胞毒性效应特征,并从氧化应激方面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空气颗粒物(PMs)健康危害评估和毒性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依据.<br> 方法:用铅与SiO2处理A549细胞,通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评价铅与SiO2联合染毒所致的细胞损伤特征;采用活性氧(ROS)敏感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评价铅与SiO2联合染毒所致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应用TBA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评价二者联合染毒对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作用;为评价二者联合染毒对细胞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复合细胞毒性效应的作用机制,检测了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主要的抗氧化物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br> 结果:联合染毒能明显造成细胞氧化损伤,表现为细胞存活率、GSH水平、SOD及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独染毒组(P<0.01或P<0.05)、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单独染毒组(P<0.01或P<0.05).<br> 结论:铅与SiO2联合染毒可引起明显的细胞毒性,其联合染毒的复合细胞毒性效应作用模式主要为协同作用;ROS诱导的氧化损伤可能是其联合染毒致复合细胞毒性效应的主要机制之一.在对PMs等环境污染物进行危险性评价及制定卫生标准时,应充分考虑PMs中多种组分共存的复合毒性效应.
ROS诱导 氧化损伤 铅 纳米SiO2 联合染毒 细胞毒性 作用机制
卢春凤 路阳 李利忠 彭双清
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 100071;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佳木斯 154007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佳木斯 154007 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北京 100071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67-74
2012-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