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转基因大米对植入后大鼠全胚胎培养的胚胎毒性研究

  背景:华恢一号是目前国内第一个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大米品系,转入来自苏云金芽秆菌的cry(1)Ab使其具有抗虫特性。但目前转基因大米的毒理学研究鲜有见报道.已有的文献报道提示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有一定生殖发育毒性。全胚胎体外培养是对受试物生殖发育毒性进行筛检的一种有效实验方法,在转基因大米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能以可行的方式添加到全胚胎培养基中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全胚胎体外培养技术来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生殖发育毒性的评价。<br>  方法:将孕9.5天的大鼠胚胎从孕鼠子宫中移植到培养基中,根据植入的培养基将胚胎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未干预SD雄性大鼠即刻离心血清)、亲本大米组(喂食亲本大米SD雄性大鼠的即刻离心血清)、转基因大米组(喂食转基因大米SD雄性大鼠的即刻离心血清)、阳性对照A组(灌胃给予双酚A的SD雄性大鼠即刻离心血清)、阳性对照B组(直接在SD雄性大鼠即刻离心血清中添加入双酚A).于孕9.5至11.5进行体外培养,孕11.5天进行终点观察以及形态学评分.<br>  结果:转基因大米组胚胎经过体外培养其形态学评分、卵黄囊直径、颅臀长、颅脑直径与正常对照组、亲本大米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阳性对照组A和阳性对照组B的胚胎生长发育指标以及形态学评分皆显著低于其他三组.<br>  结论:经全胚胎体外培养筛检实验并未提示转基因大米华恢一号具有生殖发育毒性。本研究提示全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可能成为筛检转基因作物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的快速有效方法,进而完善当前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或食品体系的安全性评价体系。

转基因大米 生物活性成分 全胚胎培养基 生殖发育毒性

郭倩颖 王双佳 王瑜 韦力仁 王军波 李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北京,100191

国内会议

2012环境健康与药物安全性全国学术年会

乌鲁木齐

中文

303-310

2012-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