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华”的变迁--近世日本语境中的“中华”概念

  “中华”一词在当代中日两国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概念,这种概念上的分野始于日本近世时期。近世思想家们追求日本主体性的热情日益高涨,将“中华”概念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异化。“中华”一词由“文化中国”、“地理中国”、“政治中国”三层结构组成。山鹿素行、徂徕学派和“私意论”者均未能解构作为“中华”核心的“文化中国”,而国学者和兰学者利用本土神道资源和近代西方知识体系,自觉地构建起对中国文化的对抗机制,将“中华”贬斥为中国人的妄自尊大之称。这一定义随着近代以后神(皇)国思想和洋学思想的滥觞而成为日本语境中的通行概念。对“中华”的语言变质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把握近世日本主体意识的成长过程,也为我们从思想史的角度揭示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变迁的深层动因提供了契机。

中华概念 日本语境 山鹿素行 文化中国 地理中国 东亚国际关系

张子青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

国内会议

第六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冬季世界史论坛

北京

中文

108-122

201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