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建立心理干预模式,研究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入院一周内两组病人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评测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六周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重新评价,确定干预对患者及配偶的影响作用。结果:①SCL-90量表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组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配偶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惧因子分上高于配偶;配偶在焦虑、抑郁因子分上高于患者;②与常模相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配偶在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下降;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分期、患者的抑郁、配偶的焦虑和抑郁、患者的SCL-90总分及家庭月收入;④6周后,干预组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和配偶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的下降;患者及配偶的心理水平失衡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工作应重视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把生活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评价指标。

恶性肿瘤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临床护理

Fu Wei 付炜 Hong Lili 洪立立 Liu Chunyan 刘纯艳 Mi Lijuan 宓丽娟 Wang Shaoshan 王绍山

天津市大港医院内一科 天津大港 300270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 300050

国内会议

2007全国首届肿瘤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186-192

2007-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