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应用于下腰椎病变的治疗进展
1948年,King”1”首先报告采用螺钉进行腰椎关节突间固定,以加强腰椎的稳定性,但由于仅经关节突间固定,其强度较差,加之未采用有效的植骨技术,假关节的发生率较高,未能获得很好的临床运用。1959年Boucher”2”在脊柱融合中使用长螺钉经椎板、关节突问至椎弓根进行固定。1984年Mageri”3”报道一组下胸椎和腰椎病例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外固定的的同时进行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iranslaminar facet screw fixation TI,FSF),即将螺钉自一侧棘突基底经对侧椎板、对侧下关节突固定至下位椎体上关节突、横突,并增加了后外侧植骨,从而大大提高了融合率。近年来,TLFSF已大量地应用于下腰椎病变的固定融合治疗,成为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以外应用干下腰椎病变又一重要的固定技术,现从应用解剖、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置钉技术的演变、优缺点及手术适应症综述如下。
下腰椎病变 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 应用解剖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手术适应症
曾忠友
武警部队骨科医学中心武警浙江总队医院骨二科,314000
国内会议
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
山东泰安
中文
88-92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