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比研究
传统后正中入路广泛剥离椎旁肌,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腰背疼痛.<br>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的疗效及对多裂肌影响。<br> 方法:研究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1例,34例为爆裂型骨折,并且椎管占位小于1/3,后柱均完整,ASIA分级均为E级,无神经症状。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6个月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d肌酸激酶水平,末次随访时仃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br> 结果:和结论两组术后在cobb角恢复上无明显差异性,椎旁肌间隙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肌酸激酶水平及术后VAS评分上,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6个月随访腰背痛JOA评分低于传统手术方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方式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r> 结论:总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胸腰段骨折 手术入路 临床治疗 疗效评价
戴胡明 夏睿 杨家赵 李蒙 方诗元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黄山
中文
254-257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