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皮质脊髓束神经环路损伤轴突再生动态演进变化与功能训练干预

  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功能训练对CST损伤后不同时限内健侧CST投射通路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患肢行为学恢复情况的影响和作用意义。阐述脊髓损伤后功能训练对保护健存神经元活性及促进轴突代偿性生长的作用机制,进而为中枢神经损伤修复进一步提供科学证据.<br>  方法:1.应用”锥体束切断术”建立大鼠单侧(ZST 损伤模型.2.通过”食物小球抓取实验”和”水平阶梯爬行实验”对术后大鼠进行功能训练,按照分组要求对各时间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3.对大鼠颈髓内CST进行神经顺行示踪,观察大鼠CST可塑性改变的形态学变化,计数出芽生长的轴突数量,分析功能训练对大鼠健侧CKT轴突生长、延伸等可塑性变化的作用。4.利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CST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组织中Bcl-2、Bax、Cleaved caspase-3、GAP-43蛋白表达量。5.TLINEL法标记大鼠脊髓阳性凋亡细胞.<br>  结果:Pyt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肢和前爪的功能(5.683±0.367)恢复明显较/Pyu组(3.466±0.35)大鼠提高P<0.05,而且长入失神经支配区的轴突数量(Ⅰ:0.014476±0.000633;Ⅱ:0.005726±0.000317)明显增多P<0.05.脊髓损伤3W后大鼠的功能恢复和轴突生长的数量进入平台期.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Pvt组大鼠脊髓内GAP-43和Bcl-2蛋白(GAP-43:0.509±0.022:Bcl-2:0.506±0.023)明显较Pyu组(GAP-43:0.328±0-023;Bcl-2:0.305±0.021)表达量增高P<0.05;Pyt组Cleaved caspase-3蛋白(0.192+0.018)较Pyu组(0.269±0.014)表达降低P<0.05;Pyt组Bax蛋白的表达量与Pyu组大鼠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TUNEL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活性发现:Pyt组大鼠脊髓内凋亡细胞的数量(18.669±2.096)较Pyu组(26.163±2.118)明显降低P<0.05.<br>  结论:身可塑性改变,而通过特殊形式的肢体训练可以促使CST的这种潜在能力得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机制涉及上调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的表达,使代偿性生长的轴突有能力延伸至失神经支配区与目标神经元细胞连接重建神经环路.同时,功能训练还可以通过上调大鼠脊髓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抑制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从而减少由损伤或失神经支配而导致的患侧脊髓灰质内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数量,确保与轴突连接前神经元细胞的活性。结果还表明大鼠CST损伤后的3W内是促进大鼠中枢神经可塑性改变的关键时间窗,利用这个时间窗可以为后续研究皮质脊髓束轴突侧枝发芽以及神经可塑性的新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脊髓组织 可塑性改变 脊髓损伤 皮质脊髓束 轴突再生 动态演进

杨小玉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二十四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27-28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