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Cyclosporine A多功能纳米颗粒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PITC).跨膜肽(TAT).聚乙二醇(PEG).环孢素(CsA)-PLGA多功能纳米脂质体的制备、生物相容性和体外药物释放,并观察经尾静脉注射后,跨越大鼠未损伤血脊髓屏障(BSCB)在脊髓组织T10节段聚集情况及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和大鼠运动功能的作用。<br> 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兼具跨膜、长循环功能及运载CSA的FITC-TAT-PEG-CsA-PLGA多功能纳米脂质体(PLGA/CsA NPs):将制备的PLGA/CsA NPs分为高、中、低浓度三组,分别通过尾静脉途径注入大鼠体内,注射浓度分别为20.00mg/ml(剂量20mg/kg)、10.OOmg/ml(剂量10mg/kg)及5.00mg/ml(剂量5mg/kg)每12h注射1次,连续7天注射,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饮食、活动及二便等变化,并连续记录体重变化情况,评价其安全性,并荧光显微镜观察脂质体跨未损伤血脊髓屏障并在脊髓组织T10节段分布情况;32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以Impactor Model-Ⅱ法建立T10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将PLGA/CsA NPs通过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并通过GAP-43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对于神经细胞的作用,通过BBB评分观察脊髓损伤大鼠的功能恢复情况。<br> 结果:所制备的PLGA/CsA NPs平均有效粒径为251.4±2.2nm,粒径分布范围较窄且少见大粒子,多分散性系数较小,Zeta电位值为25.86±3.33 mV,体外缓释研究显示对比PLGA/CsA核结构,CsA可从PLGA/CsA NPs中缓释释放;大鼠在尾静脉注射不同浓度PLGA/CsA NPs后,相较于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组),三组均未出现呼吸急促、躁动等不适症状,连续观察7d也未出现明显体重变化,计重第7天体重做统计学分析,其中雌性大鼠体重高浓度组10.61±0.27 g、中浓度组10.51±0.19 g、低浓度组10.60±0.30 g、对照组10.50±0.26 g(p>0.05),无统计学差异,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PLGA/CsA NPs跨过未损伤的血脊髓屏障分布于脊髓组织T10节段;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PLGA/CsA NPs可以提高脊髓损伤阶段神经组织的GAP-43表达,BBB评分与GAP-43表达一致,GAP-43表达高的组别BBB评分高.<br> 结论:该PLGA/CsA N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一种安全药物载体可运载CsA跨过血脊髓屏障,缓释CsA,保护神经元,并改善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有望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多功能纳米颗粒 脊髓损伤 修复实验 生物相容性 药物释放
程世钊 冯世庆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58-59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