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脊柱结核手术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br>  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46例,男29例,女17 例年龄14岁-77岁(平均35岁)上颈椎采取一期后路侧块螺钉椎板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术;胸椎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经肋横突胸膜外入路达病变椎体椎间盘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腰椎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前路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腰骶椎结核骶骨螺钉难以固定者将螺钉固定在髂骨后方.<br>  结果:46例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平均4年6个月4例复发,复发率10.3%(4/39),3例经二次手术治愈,1例经第三次手术后治愈术后后突畸形矫正率57.9%.11例有神经症状者中10例获得随访,6例神经功能恢复正常(60%),3例改善,1例无好转亦无加重.<br>  结论:脊柱结核出现脊柱明显畸形、神经受压或损害、寒性脓肿形成以及窦道形成等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入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病变的部位以及术者的技术优势,我们认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可以起到三柱坚强固定,减轻了前柱即病变部位的应力,有利于植骨融合,可以防止后突畸形加重彻底清除病灶、严密止血、正规应用化疗药物是防止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重要环节.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后突畸形 内固定术 手术适应证

陈清汉 吴增浦 苑壮 朱宇 邵佳 马希峰 来秋山 张明生 任强 张仲宁 郭淼勇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450014

国内会议

第二十四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152-155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