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因素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br>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1年1492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发生率,各病例进行感染风险因素评分(infection risk factor score RFS),分析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抗生素治疗的成功率、失败因素分析及处理策略,探讨何种状况下需清创同期内固定取出。<br>  结果:1492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11例(发生率为0.7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RFS分别为2.64±0.24和0.78±0.55,两组问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32).9例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抗生素治疗成功6例(成功率为72.7%),3例二次清创取出内固定后继续冲洗引流:2例感染彻底控制、1例伤口愈合后1月败血症继发颅内感染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前长期口服激素病例同时RFS≥3分病例彻底清创+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敏感抗菌素同时内固定取出,感染彻底控制.<br>  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保留内置物情况下彻底清创后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结合静脉敏感抗生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对于术前长期口服激素同时EPS≥3分病例彻底清创同时内固定取出有利于感染彻底控制.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 深部感染 风险因素评分 临床治疗 冲洗引流

俞兴 徐林 毕连涌 柳根哲 李鹏洋 曲弋 焦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第二十四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392-393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