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术后稳定性及相邻节段退变分析

  目的:通过对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期的影像学资料收集整理,探讨腰椎非融合K-rod钉棒内固定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及其优势.<br>  方法: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院脊柱外科自2010年12月至今,共有34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非融合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随访超过半年患者15例.术前、术后及半年随访期进行腰椎JOA评分,并计算患者症状改善率。同时对全部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腰椎MR及腰椎正侧位片;术后3天内复查腰椎正侧位片;术后半年随访(半年以上随访患者15例)复查腰椎MR及腰椎正侧位动力位片、同时测量腰椎活动度。将各时期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对比.<br>  结果:通过JOA评分计算患者症状改善率显示,术后及术后半年随访时患者症状照术前均大幅度改善。全部患者常规术后3天内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拔钉、断钉等并发症发生.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期影像学资料收集、对比得到以下结果:①手术节段的椎间高度及椎间角度均略有增加,而手术相邻节段椎间高度及椎间角度略有减小,但是均小于文献中记载的退变评定标准,即与术前相比,椎间隙高度下降>3mm,椎间隙成角变化>5..②部分患者的术前MR下可见椎间退变性改变(腰椎终板modic改变、腰椎手术相邻节段”黑间盘”改变),术后半年复查腰椎MR,所有退变的椎间隙影像学检查均无进一步加重,部分患者的椎间退变出现好转趋势.③术后半年随访期腰椎动力位显示,腰椎非融合钉棒内固定系统可以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全部随访患者均无手术节段腰椎不稳出现.④对半年随访患者的腰椎活动度进行测量,对比文献中记载的腰椎活动度,未见明显腰椎活动受限.<br>  结论:腰椎非融合K-rod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手术疗效确切;与传统的腰椎手术对比,该术式术后并发症明显轻于传统手术术后;半年随访见腰椎手术节段及手术相邻节段稳定性良好,手术相邻节段未见明显椎间盘退变加重.手术节段椎间盘在非融合动态固定保护下可以延缓退变的发生,甚至可以”自身修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手术治疗 非融合内固定术 临床疗效

赵建武 董荣鹏 刘建生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第二十四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401-402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