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髓磷脂刺激巨噬细胞长期存活及改变损伤区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损伤区炎症转归,巨噬细胞长期存活改变局部微环境及抑制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可能机制.<br>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胎鼠脑源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细胞,检测脊髓损伤后释放的主要致炎性介质之一的髓磷脂对上述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Elisa,流式细胞等技术检测髓磷脂对于巨噬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及相关的可能机制与通路调节,以及如何通过分泌不同类型的炎性因子改变损伤区周围微环境.建立CX3CRl.RFP嵌合体小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损伤区脊髓固有小胶质细胞及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的表型及细胞数量的转归规律,总结在体条件下髓磷脂对巨噬细胞的影响,结合体外实验数据,对相关机制进行探讨.<br> 结果:髓磷脂可促进巨噬细胞大量增殖,并可替代巨噬细胞存活所需的血清及M-CSF,诱导细胞向M1表型转化并释放大量的促炎因子如TNF-α,MCP-1等:髓磷脂对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同样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但是对神经元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体内实验数据表明,损伤区早期的M2表型巨噬细胞一过性存在并迅速转化为M1可能是受到了髓磷脂的影响,且髓磷脂可以使巨噬细胞在损伤区长期存在(脊髓损伤后16周仍可观察到).<br> 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巨噬细胞长期存在的可能机制,解释了损伤区周围神经元细胞死亡及轴突再生困难的可能原因,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开辟了另一条可行途径.
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髓磷脂 微环境 神经元 调节机制
曹凯 贺西京 李浩鹏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西安市西五路157号,710004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405-406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