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TAT-PEG-多功能脂质体跨脊髓损伤大鼠血脊髓屏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TAT-PEG-多功能脂质体作为一种药物载体,通过尾静脉注入后,跨越大鼠血脊髓屏障(blood-spinal cord barrier,BSCB)并在脊髓损伤局部聚集的情况。<br>  方法:通过反向蒸发法制备新型的多功能脂质体,经表面功能基团连接跨膜肽(transactivating-transduction protein,TAT)、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使其兼备跨膜及长循环功能,内部包裹超顺磁性Fe3O4颗粒而具备核磁活体示踪功能;36只成年Wistar大鼠以Impactor Model-Ⅱ法建立T10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模型,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Ⅱ组:PEG.多功能脂质体组,Ⅲ组:TAT-PEG-多功能脂质体组,各组均12只.将制备出的TAT-PEG-多功能脂质体,通过尾静脉注入Ⅲ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体内(剂量:4.55mgkg-1,1次/天×3),将PEG-多功能脂质体按同样剂量尾静脉注入Ⅱ组大鼠体内,Ⅰ组尾静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通过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动态观察TAT-PEG-多功能脂质体在脊髓损伤局部的靶向聚集与扩散情况、通过普鲁士蓝染色、电镜观察、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进一步分析其在脊髓损伤局部的聚集情况。<br>  结果:TAT-PEG-多功能脂质体可以穿过BSCB聚集在脊髓损伤局部,MRI动态观察显示,这种药物载体逐渐在损伤局部浓集,主要呈现T2WI低信号.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到聚集在损伤局部组织的蓝染铁颗粒,电镜进一步观察到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内聚集的铁颗粒,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显示Ⅲ组脊髓损伤局部铁元素含量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  结论:TAT-PEG-多功能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通过静脉途径注入体内,可以跨越BSCB聚集在脊髓损伤局部,并能将其包裹的物质释放入损伤局部的神经细胞内,为今后SCI的治疗拓展了新思路.

血脊髓屏障 脊髓损伤 多功能脂质体 静脉注射 实验研究

王春源 刘洋 冯世庆 李辉 韩明远 于铁强 梁晓飞 王汉杰

国内会议

第二十四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428-428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