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br> 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减重步行训练组(训练组,BWSTT)、电针组(EA)和联合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电针,BWSTT+EA)各18只,每组再分为8d、15d和30d3个小组(n=6).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损伤尾端组织中BDNF的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BDN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br> 结果:在8d(除了BDNF表达值外)、15d和30d同一时间点,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BBB评分、脊髓损伤尾端组织中BDNF的表达阳性细胞数和BDN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均不同(所有P值<0.01),三者由大到小依次为联合治疗组>电针组>减重步行训练组>对照组,且除了对照组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和BDN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外,其他组BBB评分、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和BDN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所有P值<0.01);进一步析因分析结果显示,对BBB评分、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和BDNF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作用有电针、干预时间和训练,三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电针;对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最好治疗是尽量长时间的应用电针和减重步行训练的联合治疗.<br> 结论:较长时间的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且3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恢复可能与脊髓组织中BDNF的表达有关.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疗法 康复训练
徐基民 卢虎英 刘兰群 李惠兰 陈之罡 陈洪雷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中医科,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453-455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