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与进展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CI)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SIC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重建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方法众多,但效果不一.本文对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方法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如下.<br>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SCI)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截瘫患者伤后25年病死率为49%,其中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是SIC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 因此,重建SIC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主要目标是:①尽量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②增加膀胱的顺应性,恢复低压贮尿功能,以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上泌尿道;③减少尿失禁;④尽量不使用导尿管;⑤恢复膀胱的可控性排尿.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方法众多,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尿动力学检查已成为脊Nit员,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查技术,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可对膀胱尿道功能进行分类外,还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多的客观指标.Krane等基于尿流动力学检查提出的分类为:I逼尿肌反射亢进:A括约肌协调正常;B外括约肌协同失调;C内括约肌协同失调.Ⅱ逼尿肌无反射:A括约肌协同正常;B外括约肌痉挛;C外括约肌去神经;D内括约肌痉挛.目前,有关脊髓损伤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分类方案众多,且各具优缺点。临床上Krane分类方案应用为主,并指导临床的治疗、评价及随访等。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治疗

冯小军 吴建贤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30601

国内会议

第二十四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459-459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