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脊髓损伤临床特点与康复
目的:分析一组儿童脊髓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及康复策略.<br> 方法:2000年-2010年本科收治的54例儿童脊髓损伤患者,年龄7个月-14岁,平均年龄7.1岁,男27例,女27例.回顾性调查:受伤机制,脊髓损伤节段,ASIA残损分级以及治疗康复方案和效果。脊髓损伤分类采用ASIA国际标准(第六版,2006年再次印刷).<br> 结果:本组平均年龄7.1岁(7个月-14岁),男:女=1:1.致伤原因:车祸21(38.9%),脊髓炎13(24.1%),高处坠落8(14.8%),舞蹈练习5(9.1%),重物砸伤5(9.3%),刀刺2(3.7%).损伤节段:颈髓11(20.4%),胸髓(T1-10)39(72.2%)胸腰髓(T11-L2)4(7.4%).康复策略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案,包括高压氧、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功能电刺激,理疗、运动疗法及矫形器.3个月康复治疗后,不完全损伤的29例不同级别患儿大多有一个等级的神经功能恢复,但35完全损伤患者没有明确的改善。<br> 讨论与结论:舞蹈练习的“下腰”(全脊柱过度背屈)和“倒立”等动作,占本组致伤原因的9.1%,应引起重视。可能的机理是儿童脊柱活动度大,脊髓瞬间受到牵拉或压缩时脊髓和脊膜无法适应高强应力造成牵拉伤。另种可能是外伤后,供血动脉痉挛或血栓,导致脊髓缺血坏死。本组胸髓完全损伤多,而成人颈髓多见,胸腰段次之。这可能与脊柱脊髓的生理特点儿童特有的社会活动相关。对儿童脊髓损伤患者,必需考虑其生长发育。胸髓以下损伤,应在交替步态行走矫形器(RGO)辅助下,进行站立行走训练,促进下肢生长发育。总之,脊髓损伤致伤外因中舞蹈下腰正逐渐增多,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交替步态矫形器是胸段及以下脊髓损伤患儿重要的康复辅具。
儿童脊髓损伤 临床表现 致伤外因 康复策略 交替步态矫形器
张军卫 洪毅 白金柱 唐和虎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脊柱脊髓外科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464-464
2012-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