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阈值显微CT表达评价骨折愈合效果
目的:研究多阈值显微CT分析对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类型骨组织表达的可靠性,为采用显微CT影<br> 像学方法有效评价骨折愈合奠定实验基础。<br> 方法:制备大鼠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模型,5周后采用显微CT对骨折部位进行扫描,分别于225~700(代表全骨组织),225~330(代表钙化软骨和骨痂)和331~700(代表成熟骨组织)三个阈值范围内,测量和分析骨折标本的骨体积(BV)、组织体积(TV)和骨体积分数(BV/TV)。然后,对标本进行四点弯曲生物力学测试,分别测量和计算标本的刚度(S)和弹性模量(E)。最后,制作上述标本的不脱钙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和Von Kossa(VK)染色,并采用Osteomeasure软件对切片的骨面积分数(bv/tv)进行测量和分析。上述实验均己正常大鼠股骨作为对照。<br> 结果:显微CT重建示:实验组骨折己完全连接,髓腔再通。显微CT测量结果示:在225-700闭值内,实验组BV值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BVITV也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4);在225-330闭值内,实验组BV和BV/T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331一 700闭值内,实验组BV和BV/T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测量示:实验组S和E均明显低于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示:实验组骨折己被完全被新生组织桥接修复,但修复组织多为软骨样或编织骨组织。VG染色示:实验组骨折部位填充组织钙盐含量较低,部分组织VG染色阴性。采用Osteomeasure软件对VG染色阳性区域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示:实验组bv/t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r> 结论:<br> 1、采用显微CT单阈值分析会将部分不成熟的骨组织成分当做正常骨组织进行评价,造成对<br> 骨修复效果和骨强度误判。<br> 2、通过显微CT多阈值分析可以明确表示不同的骨质成分,相关结果与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存在较好的依从性。<br> 3、采用显微多CT闭值分析技术能够有效评价骨折愈合效果。
阈值显微CT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组织修复
毕龙 王军 钦逸仙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710032 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11794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710032 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11794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
昆明
中文
41-42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