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对IL-1β介导的小型猪冠状动脉内膜增殖及5-HT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的抑制作用
目的:在体观察通心络抑制猪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br> 方法:选取16头小型雄性家猪,麻醉后进行左侧开胸手术,选择心脏左前降支及回旋支近端管腔外径大小近似的两处节段进行仔细分离,在血管外膜包裹吸附白细胞介素-1β(IL-1β,2.5μg)的纸巾,构建冠状动脉痉挛模型,2周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经导管冠脉内给予5-羟色胺(5-HT,10μg/kg)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情况。将成功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的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只(12个血管段),单纯喂养专用饲料;通心络组6只(12个血管段),喂养专用饲料和通心络(1g·kg-1·d-1),连续喂养4周后停药1周,进行第2次造影并以同样方法进行诱发痉挛实验。造影结束后处死动物,截取包裹IL-1μ的血管段,进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手术处理血管段(Ras homologue,Rho)激酶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其底物肌球蛋白结合亚基磷酸化(myosin-binding subunit phosphorylation,MBS-P)的表达。<br> 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2头小型猪冠状动脉局部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20%~30%),5-HT能诱发其痉挛。第2次造影显示,对照组11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阳性,1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阴性。通心络组2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阳性,10血管段5-HT诱发痉挛阴性。病理学检查,2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巨噬细胞聚集现象,通心络组与对照组比较管腔狭窄程度及内膜增殖明显减轻。对照组Rho激酶mRNA的表达及肌球蛋白磷酸酶(MLCP)的MBP-S水平明显上调,通心络组Rho激酶mRNA表达(71.5%±2.4)%被抑制,与对照组(98.2%士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心络组MBS-P的灰度值(16633±1390)明显降低,与对照组(25818±47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 结论:通心络具有明显抑制IL-1β介导的冠状动脉内膜增殖及5-HT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抑制IL-1β包裹血管段细胞内Rho激酶mRNA表达,减少MBSP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冠脉痉挛 中药治疗 通心络制剂 实验药理
关启刚 曾定尹 孙喜琢 周旭晨 程颖 苗志林 何学志 韩凤桐 张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1)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大连,11600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沈阳,1100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1-156
2012-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