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br> 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门诊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并分别采用杂交捕获2代(HC2)和SPR方法行高危型HPV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克隆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TERC基因的表达.<br> 结果:(1)以克隆测序结果为金标准,SPR法检测高危型HPV的特异性显著高于HC2法(P<0.05),但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PR检测鉴别CIN2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NPV)均显著低于HC2(P均<0.05),但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ERC基因检测鉴别CIN2及以上病变特异性显著高于HC2检测HPV(P<0.01),两者敏感度、PPV和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 结论:利用SPR技术检测HPV基因型特异度高于HC2法,敏感度与HC2相当,有重要的阴性预测价值;选择适当的病例应用SPR和TERC基因检测可辅助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C2方法诊断高级别CIN,提高宫颈病变筛查的特异度,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人端粒酶基因
赵丽君 陈楠 江静 赵昀 赵超 李小平 魏丽惠 陈忠
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2-255
2012-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